Published
- 22 min read
独库骑行记
注: 此片博文写于2018年9月12日,并发表于新浪微博,但因新浪微博关闭后不可见,故现在重新发布在个人博客内.
前言
其实以前一直有写东西的习惯,但因为百度空间关闭和种种原因之后,一直没继续写。但慢慢我发现,之前写博文的时候养成的一些习惯依然还在,很多想法不写下来,总感觉不是很踏实。让我想起曾今我写过的一篇文,叫做“冥想盆”,我也想有个邓布利多的冥想盆,把所有的回忆和想法都放在盆子里,回忆、怀念。
缘于7月底的独库骑行,一路上除了辛苦地骑车、欣赏风景,剩下的时间就是思考了。到家后,我把骑行轨迹做的视频发到家庭的微信群里,我三叔说了一句我以前就得出的结论:“其实旅行和探险,都只是一种单纯的 生活状态,真正能改变你自己的,不是一次旅行,而是旅途中自己变化的内心。”那么我这十几个小时,都在想些什么?沿着路途,我把想过的事情都说说。
独库公路,从独山子到库车的公路。全长561公里、连接南北疆的公路。横亘崇山峻岭、穿越深山峡谷,连接了众多少数民族聚居区。它的贯通,使得南北疆路程由原来的1000多公里缩短了近一半,堪称是中国公路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。为了修建这条公路,数万名官兵奋战10年,其中有168名筑路官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。
独库公路以北疆油城独山子为起点,由北向南沿奎屯河的干支流向天山深处盘旋上升。一面傍山,一面临河,公路地势甚为险要。其中有叫作“老虎口”的一段险路。我们这趟骑行,也正是从独山子出发,一天时间到达乔尔玛,路程130km。以前就听周老师和才子说过,独库公路,也就数独山子到乔尔玛这一段骑行最为困难,再往后的路途都会容易很多,这一段路程包含两个HC级别的上坡,也要路过“老虎口”这一段险路。
出发
虽然出发前做了挺多功课,先看了周老师的骑行轨迹,又专门看了高程图,就在出发前一天晚上还在问才子路途中休息点和吃饭的地方,但最终真正自己体验小马过河的经历,非常难忘。
出发前,独山子捷安酒店房间照。
来到0km起点的假山,据说骑独库的人都会在这照一张,因为我已经做好这两天“送死”的准备,所以表情也自然发自内心。
从假山开始,顺着G217国道一直往南走,起点路碑是555,所以我们就用着这路碑上的数字作为时间参考顺序,来讲一讲我都干了些什么,想了些什么。
这是一段20多公里的平坦路面,路况良好,缓上坡,这对于20分钟前刚吃过早饭的我来说,不在很好的时间段内。因为我这人包括健身的时候,都是不吃晚饭先锻炼,感觉吃了饭之后1小时之内做运动的话,容易打嗝,而且始终感觉使不上劲儿。看着才子在我前面慢慢就消失的身影,我心里很清楚,追上去的话,那我今天后面的山路肯定就交代在路上了。码表上一直显示着赛段的选手数据,前面总能看见三三两两骑着山地休闲骑的骑友,所以我也不能放松,至少我这个轻装上阵的人,不能让这群骑山地的大叔把我给超了。
全程的心率,也就是在这一段达到了峰值,后面的心率就一直维持在150左右了。
这一段,用才子的话来说,也就是热个身,但对我来说还是费了些体力,在卡子口的地方,我们稍作休息,就开始爬今天第一个像模像样的坡了。
卡子口-垭口
卡子口-垭口,全长6km左右,平均坡度6%左右(赛段显示5%是因为包含了最终一小节下坡),这一段爬坡路程较短,所以一口气就上到顶了,也因为体力尚可,所以并没有觉得非常辛苦,并且事先做功课的时候就知道,接下来的就是个10km长的大下坡,然后就到该吃饭的地方了,所以心里没有太大负担,当然,也正是因此,给后面埋下了伏笔。
在山顶觉得风有些大,于是穿上了防风衣,开始了10km的下坡,这一段下坡路况也还算可以(至少比森林公园的那山路强多了),但坡大弯急,而且路面经常会有一些碎石,下坡的时候速度并不能放的很快,很多时候大家都会觉得,骑自行车上坡很累,下坡就轻松啦,只管溜就行了。实际上,下坡也是体力活儿…首先捏闸的手很累,其次下坡不怎么需要踩踏,上身的姿势较为固定,反而时间稍长一些,会觉得后腰很空,而且下坡时候身体重心会有一些前移,手臂的支撑力会更多一些,时间长了手掌很容易麻。
前往 630
下完了这10km的大长坡,我寻思着应该没多远就到吃饭的地方了,所以就比较悠闲的骑,没了下坡,迎接着的是一些起伏路面,上坡较多,下坡较少,上坡一般坡度在5~6%左右,慢慢又骑了几公里之后,到了守望天山的立柱下面,我一看哎这么多人在拍照,心里想着那应该就是在这吃饭吧,所以屁颠屁颠骑过去,但根本没得吃饭的地方啊,也不见才子的踪影,哦那可能还在前面吧,于是就接着往前骑,这时候心里已经有些嘀咕了,到底吃饭还有多远,休息休息刚好手机拿出来查一下,隐约记得才子说吃饭的地方叫“乌”什么,一看地图,哦没几公里差不多就到了,那就骑吧。
这段时间差不多快到中午了,心里寻思着那今天还比较快,刚好赶上饭点吃饭,还想着自己体力还不错。没想到,当我赶到地图上那个“乌XXX”的地方,却是个水文站,四周什么都没有。这时候我已经有点慌了,我给才子打电话,当然是无法接通,说饿到还没多饿,但心里很慌。于是接着往前走,脑子里就在回忆,昨天到底说的是翻了第一个坡多远到吃饭的地方,同时也在思考,我是否错过了才子,如果最终没有遇见他,我是否需要自己停下来先吃点东西,休息会儿再接着走。这一段时间走了差不多五六公里,都是上坡居多,我差不多两三公里就得休息一次,而这段路,也是这次独库之行对我来说最漫长的一段路。这一段看似不长的路,足足让我思考了很多问题。
首先,我当时的情绪已经有些焦虑,到底吃饭的地方在哪?还带有一些悔恨,昨天晚上要是把准确的数字记在手机里就好了,同时拿着手机看地图,又什么都搜不出来,地图上只能看到一条路而已。这两种情绪不断地酝酿,就会酝酿出一些结果,比如我会开始想,这什么破信号,什么垃圾地图,啥都搜不出来有啥用,为啥路上没得标识,就会越来越焦躁。但同时我会想,这种焦躁没有任何卵用,我需要做好自己一个人骑完全程的打算,那么我到底要在哪吃午饭休息,迎接我的还将是什么挑战。我身上带的吃的还足够,但饮水肯定是不足以支撑我到乔尔玛的,虽然我可以问路过的车辆和遇到的骑友讨水喝,不过想到这,也算是心里有点数了,实在不行,如果到天黑我还没到,那我就厚着脸皮打车呗。想到这里,心里也就有些安定了,毕竟最坏的打算已经做好了,反正时间还长,那我就来思考思考,为什么我会焦虑。其实瞬间就想明白了,原因就两点:1、看不见希望,2、缺少短期可预见可实现的目标。不知道多久才适合休息,不知道前方的路到底有多远,不知道自己的每一下踩踏距离终点会近多少,更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提前疲劳了。这时候就想起以前自己思考过的一个问题,一个人,对自己的定位,真的无比的重要。很多时候,我们认为自己努力了,殊不知身边的人比自己努力百倍,我们认为自己吃的是苦,殊不知别人比我们更苦,我们认为自己挺有实力了,殊不知完全就是自我感觉良好,我们认为自己有能耐了,殊不知在别人眼里仍旧是个傻X。
上小学,父母或者父母的同事朋友总会问,考试有没有得双百分,那时候觉得双百是挺容易的事情啊,上了初中,第一次英语考了79分,到家就哭鼻子了,我从来没得过这么低的分啊。后来自己安慰自己,知识多了,课程难了,保持在八九十分就行了,全班前几名就行了。一天到晚也和周围的同学有说有笑,觉得自己和别人“差不多”,这实际上就已经很危险了,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大能耐。试卷本身就有局限性,学校和学校之间用的卷子都不一样,更别说不同的市,不同的省,卷子更会不一样,那么你怎么知道自己的90分,在北京同年级的班级里,也能90分?更可怕的是,你怎么知道自己的能力上限到底是多少?你考90分,是因为你的能力已至此,这就是你的极限了,别人考90分,是因为TMD卷子满分是100,限制了他的能力。如果真的给个300分的卷子,你还是90分,人家可能就是270分了。
那么,此时此刻,我之前还感觉自己体力良好,我是不是心里该打鼓了?我是真的感觉良好,还是我实际上弱爆了?要知道,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,只是靠“眼睛”去做对比,是根本感受不到差距的。说个大家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例子,跑步。我们从小跑步到大,谁不会跑步,都会。但跑步到底有多快,我们只是通过计时来对比的,这就造成了一种错觉,我百米跑14秒,博尔特百米跑9秒,哎,也就差了5秒钟么,眨眼间5秒就过去了,很容易产生这种错觉。那么换个方式,我们用速度来做比较,找个健身房,跑步机上有速度,即便不是很准但也能说明问题,一般跑步机上最快只让调到16km/h,我可以说这个速度大多数人已经是竭尽全力在跑了,就算有所保留,至少90%的人坚持不了10分钟,一般走路速度就是3km/h,快走速度6km/h,慢跑是8~10,16的跑步速度已经挺辛苦了。但你知道马拉松世界纪录折合下来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吗?是20km/h。啥概念?人家以你冲刺跑百米的速度,跑了2个小时!
我以前也经常骑自行车,我觉得骑车子么,还能变速,我身体也不错,平时路上都少有人能骑车骑过我。事实证明还是太天真,当我喘的跟狗一样变速到最轻松的齿轮爬坡的时候,身边的大神踩着大齿比嗖嗖就到我前面去了。好比是我挂着一档5K转爬山,身边的好车挂着三档轻轻松松甩我几条街。这说明什么,说明环境很重要,对照组很重要,以前和自己对比的都是接上悠闲骑车的中年人,人家就不是和我在比,那我有什么好得意的?
不是我在说废话讲故事…而是在爬坡的当时,我真的在思考这些事儿。我在这写下的,可能还不及当时思考的十分之一。这一切的不安,一切的躁动,一切的一切,都随着路边遇到的骑友和我说了几句话而终结了。当我累成狗休息一两分钟接着骑的时候,路过一个中年大哥,重装山地,大哥给我加油鼓劲儿,还说了句让我记忆深刻的话:“和你一起那哥们,在630等你哦。”终于的终于,我得知了一个信息,那就是我可以吃饭的地方,那就是我的希望,是我的光明,我力量的源泉!630km我来了!
心里想着我都骑了这么远了,虽然刚才没注意看路牌,但至少也应该625左右吧,可能也就三五公里就到了。然而我再一次高估了自己,现实来的太残酷,当我骑了好几百米隐约看到一个路牌的时候,加紧几脚到跟前一看,我当时就接近崩溃的边缘。
这路牌上赫然写着:614
我垂头丧气的停下来好好休整一下,喝两口水,吃一条能量胶,心里暗暗骂着,还tm有16km才能到,不过好歹也算是知道了明确的可实现的目标,那就努力追赶吧。
到达 630
话说,得知明确的结果之后,骑起来还真的轻松许多,心里哼着小曲儿,看着码表上的数字,一点一点的接近。随着距离630越来越近,我也越来越累,差不多2km不到就要休息一两分钟,看着码表上的速度,心里默默算着,差不多还有20分钟就能到了。最终的3km我是咬着牙到了,看到才子在桌子上微笑地看着我,终于算是找到组织了。此时此刻反而吃不下饭,喊了个丸子汤吃了三两口,就坐着休息喝水了。脑子在大量运动过后感觉是运转不过来的,坐在那基本就是发呆,吃了饭之后找了个蒙古包午休了半小时,就整装继续出发了。
这里说说这个630吧,这是个好地方,有吃有喝有住宿,很多骑友从独山子出发,第一天就住在这里,第二天在接着去乔尔玛。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要一天时间到乔尔玛,半天时间就该到这里了,算上后面的坡度更大,体力消耗增加,更应该提早一些到630,然而一看表,赶我们出发就已经快4点了。心里盘算着后面如果再不努力,天黑前怕是到不了。这次出发我就长心眼了,明确的问清楚到山顶的里程是660,接着是20多km的大下坡,就到吃饭住宿的地方了。好,30km的上坡么,在森林公园来说,30km就是区区一两个小时的事儿~自大自负的心理有涌上了我的心头么?并没有…我只是在给自己打打气…这么多年过来了,我早已对自己很有“逼数”了…
之前的路途,绝大部分都是土路,土山,没有什么风景可言,过了630越往后走,景色也才算是好一些了。
这2张稍微加工了,不加工的话就和上面差不多。
再往后的石头路,就有些陡峭了,路旁边就是悬崖,根本看不到底,而靠山一侧的路也不是绝对的安全,可能会有落石,能够看见很多山体都专门被网格布保护起来了,抬头一看,原来这里就是“老虎口”也就是独库公路当中最为险峻的一段路了。假想一下当年修路的场景,那肯定是惊心动魄。当然,在老虎口附近我就没停下拍照了,一方面较为危险,另一方面也是怕天黑之前到不了,所以摄像机拍了些素材,就抓紧赶路了。
风太大,强忍着眼泪捏了一张。
后半段山路和之前相比略陡一些,码表上经常会看到7~8%的样子,九曲十八弯的盘山路过后,温度也越来越低,我在一次休息的时候套上了长裤,再接着往上走,就可以看到防雪长廊了。
独库这段路,经常会出现一种情况,低头看着码表,心里暗骂着我X这么大的坡度,抬头望一眼之后嘴上就直接骂出声了,我X这路在我头顶上来着。就是这样,远远地你看着那个路,就在天上,此时的心里其实是很矛盾的,一方面想着骑到能看到的那里不要太远了,不然太累,但另一方面就会同时想到,如果距离很短爬升这么大的海拔,那坡度更是不敢想。不过这和630之前相比最大的差别,就是能直观地看到,我要到哪去,我还有多远。不得不说,这条路上,没人的地方有垃圾,人多的地方垃圾更是成山。这和几个月之前才去过的日本相比,还是有明显差距的。关于日本之行的思考,将来慢慢来写吧。
一路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重装山地骑友,一般看上去年纪都较大,带着大大的驮包,路过的时候也会互相加油,还会有一些车辆路过我的时候,减慢速度,从车窗里伸出个手机在给我照相,我就会扮几个鬼脸,反正你拍的时候也看不见我是什么表情,等你放大看的时候能会心一笑,我的目的就达到了。
哈希勒根隧道
过了防雪长廊,也就来到了“算是”山顶的哈希勒根隧道。全长340米,隧道内没得灯光,只能慢悠悠的骑,对向要是来个开着远光的车,我只能停到边上等他过去。
可以看到,这三个坡,我的速度是越来越慢,心率也越来越低,而且和前面骑手的差距也越来越大。
到达乔尔玛
过了隧道喝了点水,又溜了20km的大下坡。这20km的大下坡简单的说说吧,因为此时已经差不多19点了,太阳也在下落,并且翻过山之后基本都是背阴处晒不到太阳,温度一下就下来了,加上下坡风很大,我虽然戴着长指手套,手指头也觉得冰凉,甚至到了宾馆洗了热水澡吃了饭钻进被窝,都是蜷缩在一起手脚冰凉。回了住处又累又困,22点就上床睡了。等到凌晨一点左右,旅馆里出现了一群大声说话的醉鬼,估计就是一路上开车过来,晚上吃肉喝酒,喝醉了来住宾馆的人。哎,这一点真的又让人不经意间就和日本之行进行对比。才子也醒了,我俩这会儿实际上才算是把白天的运动缓了过来,清醒的不行,聊了快一个小时吧,才重新睡下了。这一觉,得益于一直带着耳塞,才算是睡得还好,不然半夜隐约几次听见过道里的大声说话,又不知道要醒多少次。
第二天的返程
第二天早上8点多起来,收拾好东西,楼下简单吃了点早餐,瞻仰了一下隔壁的烈士陵园,我们就踏上了返回的路程。俗话说,昨天怎么下的坡,今天就还得怎么爬上去,又是和昨天一样的心情,远远地就看见路在天上,连续两天的骑行,对我来说糖原还没得到恢复,大清早即便感觉体力良好,心率也也只就在140左右徘徊,基本都上不到150,20km的山路爬了近2个小时,路上还不断有从身边过的车辆,摇下窗户给我加油,甚至还有MPV车,拉开车门给我送水,这一点倒是让我心里很舒服啊,虽说给我的水太多了,我背着是一种负担,但至少这种交流让人感觉甚好。第二次穿过了隧道,一路的下坡用GoPro录了些视频素材,转眼也就到了630吃午饭了。毕竟前一天已经走过一遍的路,心里也就踏实很多。在630也遇到一些骑友,还有些开车上来在此休息的人,当人家得知我们是一天时间就从独山子到乔尔玛,嘴上说这“厉害”和“佩服”,但同时也在找一些客观原因来说服他们自己,说我们年轻,二十多岁,说我们带的东西少,说我们经常骑,我知道,这个话题接着聊下去,就会变成“想当年”的故事会了,于是我说我三十了,才子也是三十多,这几个人死活都不信,说我在骗他们。我心想着,那你们还没见更厉害的周老师,身份证拿出来piapia打你的脸。所以我就在想,很多时候自我感觉良好,真的是对自己的一种欺骗,但为什么很多人发现这是骗局之后依然欺骗自己呢?那就是无法正视自己,无法承认自己的不足,无法面对自己的缺点。纵然别人比自己厉害,也一定要找几个客观原因来“说服”自己,不是“我”不行,是环境不行,条件不行。这和鲁迅笔下的某个主人公,又多了几分相似。
既然没什么话题聊,吃了点西瓜之后,我们就继续返回了,回程都挺顺利,天气也不错,与去程不断加衣服相反,回程就是在减衣服了。到达独山子之后,就重新休整装备,开车返回乌市,结束了这两天的独库骑行。
后记
要说,这趟骑行收获最大的是什么?我觉得应该是对自己“逼数”的了解。这不仅仅是在骑车能力上的一种了解,更是对自己思想上的一种了解。开车回乌市的路上才子还与我调侃,这趟独库回来,再当我面对以前让我爬崩溃的森林公园,那真的就是“洒洒水”了。其实这就是我们应该对自己有一个定位,这种定位,只能通过有难度的考验才能得出结果,在一个安逸舒适的环境当中,是没法得出较为客观的结果的。至少这趟骑行之后,对坡度和距离自己真真切切体会了之后,再听别人说一天骑了多远、看环法坡度是多少,只需要回忆一下这段经历,就能有个比较了。其次,收获的就是关于“希望”和“目标”到底对人的心态和情绪会有什么影响的体验,在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当中,如何制定目标,如何看到希望,就不容易仅仅停留在脑子里的空想,而是真真切切的回忆了。所以之前看过一个开眼上的励志视频,来来回回看了很多遍,每一次对里面的一些句子,都会有一些新的认识,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第一句,也刚好用来做这次的结束语:
You can’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,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.(你无法把点滴往未来联系,只有透过回顾才能看见。)